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91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200篇
地球物理   64篇
地质学   200篇
海洋学   98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531.
基于1979年到2016年多种再分析资料,本文分析了El Ni?o衰减年热带北大西洋的海温异常.结果表明,热带北大西洋海温在此期间呈显著变暖趋势.10次El Ni?o事件的合成结果表明热带北大西洋海温异常在El Ni?o事件峰值之后的春季达到最大值,并持续到夏季.一般而言,这种异常与三个因子有关,即El Nino,北大西洋涛动和长期趋势,能分别导致局地海温上升0.4℃,0.3℃和0.35℃.1983年和2005年的对比分析表明,尽管El Ni?o强度对春季北大西洋海温起到决定性作用,与长期趋势密切相关的前冬海温也很重要.此外,超前-滞后相关结果表明北大西洋涛动超前海温约2-3个月.比较两个冬季相反位相北大西洋涛动的年份(即1992年和2010年),表明北大西洋涛动也能调制北大西洋海温异常.冬季负位相北大西洋涛动能显著增强El Ni?o的强迫影响,反之亦然.换言之,如果北大西洋涛动与El Ni?o位相相合,衰减年北大西洋海温异常才更为显著.因此,为全面理解热带北大西洋海温变化,除长期趋势外,还必须考虑El Ni?o和北大西洋涛动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532.
墨西哥纳亚里特州La Yesca银多金属矿床位于墨西哥马德里造山带东南端,是近年来发现的大型银锰多金属矿床.矿床产出于新生代中-中酸性火山碎屑岩组中,矿体形态、规模、产状严格受新生代岩浆活动和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水系沉积物测量圈定出3个综合异常,经地表探槽和钻探验证,在其中2个异常区内均发现工业矿体.通过对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的分析研究,认为该矿床为与新生代火山活动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银锰多金属矿床,且矿床深部及外围仍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具有发现特大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银多金属矿床的可能.  相似文献   
533.
Troctolitic gabbros from Valle Fértil and La Huerta Ranges, San Juan Province, NW‐Argentina exhibit multi‐layer corona textures between cumulus olivine and plagioclase. The corona mineral sequence, which varies in the total thickness from 0.5 to 1 mm, comprises either an anhydrous corona type I with olivine|orthopyroxene|clinopyroxene+spinel symplectite|plagioclase or a hydrous corona type II with olivine|orthopyroxene|amphibole|amphibole+spinel symplectite|plagioclase. The anhydrous corona type I formed by metamorphic replacement of primary olivine and plagioclase, in the absence of any fluid/melt phase at <840 °C. Diffusion controlled metamorphic solid‐state replacement is mainly governed by the chemical potential gradients at the interface of reactant olivine and plagioclase and orthopyroxene and plagioclase. Thus, the thermodynamic incompatibility of the reactant minerals at the gabbro–granulite transition and the phase equilibria of the coronitic assemblage during subsequent cooling were modelled using quantitative μMgO–μCaO phase diagrams. Mineral reaction textures of the anhydrous corona type I indicate an inward migration of orthopyroxene on the expense of olivine, while clinopyroxene+spinel symplectite grows outward to replace plagioclase. Mineral textures of the hydrous corona type II indicate the presence of an interstitial liquid trapped between cumulus olivine and plagioclase that reacts with olivine to produce a rim of peritectic orthopyroxene around olivine. Two amphibole types are distinguished: an inclusion free, brownish amphibole I is enriched in trace elements and REEs relative to green amphibole II. Amphibole I evolves from an intercumulus liquid between peritectic orthopyroxene and plagioclase. Discrete layers of green amphibole II occur as inclusion‐free rims and amphibole II+spinel symplectites. Mineral textures and geochemical patterns indicate a metamorphic origin for amphibole II, where orthopyroxene was replaced to form an inner inclusion‐free amphibole II layer, while clinopyroxene and plagioclase were replaced to form an outer amphibole+spinel symplectite layer, at <770 °C. Calculation of the possible net reactions by considering NCKFMASH components indicates that the layer bulk composition cannot be modelled as a ‘closed’ system although in all cases the gain and loss of elements within the multi‐layer coronas (except H2O, Na2O) is very small and the main uncertainties may arise from slight chemical zoning of the respective minerals. Local oxidizing conditions led to the formation of orthopyroxene+magnetite symplectite enveloping and/or replacing olivine. The sequence of corona reaction textures indicates a counter clockwise P–T path at the gabbro–granulite transition at 5–6.5 kbar and temperatures below 900 °C.  相似文献   
534.
通过高温固相反应制备了Er3+掺杂的nEr2O3:K2La2Ti3O10系列光催化剂,对样品进行了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比表面积分析,并以染料降解考察了样品的光催化活性.研究表明.Er3+的适量掺杂抑制了K2La2Ti3O10粒径生长,增加了K2La2Ti3O10对太阳光的利用率.提高了K2La2Ti3O10的光催化活性.当n=0.003时,K2La2Ti3O10的光催化活性最大,在可见光和紫外光辎照下,可将多种染料水溶液降解.在可见光辐照下,其光催化活性优于市售的光催化剂TiO2(P25).  相似文献   
535.
杨冬红  杨德彬 《世界地质》2010,29(4):652-657
潮汐变化引起的大气圈、海洋圈和岩石圈差异旋转的计算结果显示:地球扁率变大时,赤道面的高速气流和洋流产生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的由东向西运动,类似赤道东风带;地球扁率变小时,大气和海洋赤道突起减小并向两极流动,在南北纬35°线以上的中高纬度地区,形成两极突起,该计算结果与全球风带分布完全符合。综合分析表明,太阳在赤道面时,赤道东风加强,海洋南北赤道暖流加强;太阳在南北回归线时,西风带加强。日、地、月在同一直线上时将增强这一效应。日月大潮引起的大气、海洋和固体地球的差异旋转是日食多次发生在赤道引发拉尼娜事件产生的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536.
沈晓琳  祝从文  李明 《大气科学》2012,36(6):1123-1134
利用1951~2011年中国台站观测的逐日降水、温度和美国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资料, 本文分析2010年秋、冬季(11月至次年2月)发生在华北地区持续性干旱的大气环流和海温异常特征, 并讨论了北极涛动(AO)和La Ni?a事件对此次干旱事件的影响。分析表明, 2010年发生在华北秋、冬季节的持续性干旱是叠加在降水减少气候趋势之上的一次极端干旱事件, 但本次极端干旱事件主要成因是受到同期较强的AO负位相和La Ni?a事件共同的影响。统计发现:AO的负位相有利于乌拉尔山阻塞高压维持和发展, 而贝加尔湖上空出现负位势高度异常, 导致东亚中高纬度经向环流加强和冷空气向南侵袭。AO负位相可导致贝加尔湖上空气压场偏低并影响冷空气的路径和强度, 进而间接地导致华北地区的干冷气候, 而同期La Ni?a的海温异常分布导致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弱偏南, 抑制了西太平洋水汽向华北地区输送, 从而直接导致该地区的干旱。由于2010年AO负指数和La Ni?a事件较历史干旱年份表现出较强和长时间持续性, 从而导致了锋面位置位于华北以南和华北本次的持续性干旱事件。  相似文献   
537.
利用1959—2011年北半球500 hPa高度格点资料、74项环流特征量资料和1974—2011年NOAA OLR月平均资料,结合江西83个气象观测站的1959—2011年4月降水资料,对2011年4月江西降水异常偏少成因进行了初步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4月降水有一定的周期性,2011年4月降水处于少雨期;La Ni觡a次年4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易偏弱,位置正常或偏南、偏东,导致向北输送的暖湿气流较常年明显偏弱;大西洋—欧洲环流呈E型分布,青藏高原位势高度明显偏高;赤道西太平洋附近对流活动偏强,我国大陆及东南沿海、赤道中太平洋东部附近对流活动偏弱是造成降水明显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38.
河南夏季干旱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61-2010年河南省103站降水量数据,并结合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分析河南省夏季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副高、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与河南夏季干旱的关系。研究表明:1)初夏和盛夏降水量都有上升趋势,上升率分别为6.065mm/10a和7.505mm/10a,初夏旱和初夏重旱出现的概率分别为44%和22%,伏旱和伏旱重旱出现的概率分别为20%和0。2)1961--2010年,河南6个分区初夏降水量都呈增加趋势,初夏干旱日数6个区域都呈减少趋势;盛夏降水量除豫北呈减少趋势外,其他5个区域都呈增加趋势,干旱日数6个区域都呈减少趋势。3)河南初夏旱年和伏旱年高纬度冷空气活动少且不易到达河南,副高偏弱。4)7月副高异常偏西时,河南盛夏一般降水偏多;从降水距平百分率上来看,拉尼娜次年初夏干旱的几率较大。  相似文献   
539.
采用酶学、电镜扫描以及X射线衍射等方法,研究不同浓度稀土元素镧对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早期珍珠色泽的影响。实验共分五组,I至V组稀土元素镧终浓度分别为0、0.7、1.0、1.3、1.6mg/L。结果显示,稀土元素镧对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具有Hormesis效应,当镧浓度为1.0mg/L时,三角帆蚌外套膜组织中的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比活力较高,分别为(29.3±19.4)U/g、(212.3±61.6)U/g,此浓度下三角帆蚌白色珍珠圆润度、结晶度最好,且生长比较均匀,XRD衍射显示珍珠中只含有少量的方解石和球文石结晶。提示,适量的稀土元素镧(1.0mg/L)能有效增加珍珠的本色,促进白色珍珠CaCO3文石规则有序地结晶,较好地提高三角帆蚌早期珍珠的色泽度。  相似文献   
540.
为了改进气象行业标准(国标)推荐的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监测指数所涉及的异常数据带有趋势、间隔10年的修订所可能引入的额外周期、指数一致性及气候标准值变动所引起的事件属性、强弱的变化等系列问题,本文基于一个可以消除一阶趋势并舍弃气候标准值的异常计算方法用以构建相关指数.结果表明,该方案所计算的指数与原指数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